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反思

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12 12:06:03
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反思15篇

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反思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资源愈加丰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在生物学教学中,大量的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有丝分裂的过程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内容动态化、直观化,并受到了学生的赞扬。但是,当笔者在批改作业时,却发现上课时通过多媒体呈现的一道极其简单的题目,竟然只有几位学生做对了。惊讶之余,笔者开始反思:一堂深受学生欢迎的多媒体课堂,为何教学效果会如此不理想?

一、内容多不等于大容量

笔者执教的是高二生物,它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全部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不仅内容多、课堂容量大,而且课时有限。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这正是教师所需要的。但是,教师不能把内容多与大容量等同起来。首先,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之间共同探究,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然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可以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容量。如果一堂课中,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太多,每个知识点便很难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如在教学“有丝分裂”时,笔者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是既讲有丝分裂的内容,又涉及一些相关知识。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的内容。所以,笔者得出一点体会:真正的课堂大容量就是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上不停地思考、探究、总结,不断地有所收获,并不是内容多就好。教师不如选择某一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挖深、吃透,让学生充分领悟,完全掌握。

二、整合多种课程资源

虽然教学课件具有表现力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但是从网上下载的课件并不完全符合教师的'教学思路,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所以教师应适当地自主开发课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在教学细胞分裂、光合作用时,教师用动画、录像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辩证地看待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有一个优点,就是呈现板书的速度较快,但是这对学生来说有个缺点,因为幻灯片呈现的时间太短,学生往往来不及记笔记,这容易造成学生只听不记,或只记不听的恶性循环,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放慢速度,多留给学生动脑筋、动笔头的时间,并且开展讨论式教学。笔者发现,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采用“粉笔+黑板”的模式,让板书发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回忆和识记知识重点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充分展现学生独特的见解或者暴露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引导全班学生一起订正,其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弄懂。经过教学检验,这种教学方式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虽然多媒体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有其他教学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也有它的弱势。如它完全依赖于前期的教学准备,灵活性较差,无法记录师生互动交流建构的知识结构,而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所以,教师应辩证地看待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虽然现在新的教学工具层出不穷,但教师还是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正确指引下,努力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并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使其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反思2

初中生物科学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因此我们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这是一节实验探究课,更应充分体现这一目的。听取了李老师和方老师的课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

1、如运用多媒体展示,会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各种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运用导学提纲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我们要真正的实施起来。

3、探究实验是这一节的重点,关键让学生学会制定方法步骤的思路,对于结果与结论在实验后可以很自然的得出。有小学科学中探究实验的基础,完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交流确定实验方案。

4、学生讨论计划及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信息随机解决问题不仅关注学习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差的学生;不仅关注学习活动,更要关注学习状态。

5、在交流过程中,要强化师生之间互动,要善于激发学生不要压抑学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

6、课堂上,教师的板书、板画、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起来,还要有情感的投入。

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反思3

终于结束了自己第一节汇报课,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第一次那么多老师来听我上课,忐忑又紧张,害怕自己因为紧张漏讲了内容,也非常好奇各个老师对我课堂如何点评。上完课之后,其他老师也给我提出了一些意见,综合其他老师的建议,我也自我总结了一下。

1.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我这种新手而言,为了上好一节课还是要提前先打好草稿,如何去讲解表达知识点,如何用语言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一个老师表达不清楚,学生也听不懂,整个知识点都会一头雾水。语言表达出现了错误,学生也会起哄。因为心情比较紧张,所以导致上课的时候有一处的确是出现了语言表达的错误,学生也一听就出来了,让我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在往后的日子里,的确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学会从容面对这么多老师来听课的场面,更要加强文字表达艺术。

2.时间利用能力

在上完该节内容的时候,还有剩下一点时间,我便让学生去做练习。有老师就建议我,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再把课堂总结读一下,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好的措施,在总结的时候也是用几分钟回顾一下一节课的内容,对知识点的记忆的确是不够深刻,让学生齐读一下总结,可以让每个人都开口去读,不多不少都能进入一些学生的脑海里面,而有一些上课容易走神的同学,也能在同学们齐读的时候,那些知识也不知不觉跑进耳朵里。所以我觉得在上课时候剩下一点时间,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好这一点时间,让学生得益更多。

3.课堂控制能力

这节课为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 ……此处隐藏14337个字……不会长霉或坏掉吗?高老师在教学中的处理使我们看到,她早已认识到,一个问题、一次挑战、尝试新事物的一个愿望,都是推动学生优化设计活动方案的动力。“开动脑筋,再想想办法,看谁的想法最有创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长毛发霉,那么我们大家能否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食品的种类对霉菌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她用这些话语让学生明确:探究实验只是一种学习方法,而学习是一段旅程,对知识的探求永无止境,而这段旅程可以从任何时候开始;探究实验也许不会得到完全的答案,只要不放弃,不断地探究下去,不断积累知识,到那时我们就会成才。看似简单的教学无处不渗透着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建议:由于班额大,不可能每一组(每一位学生)都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或疑问记录在成长笔记(档案袋)中,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和改进教学。

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反思13

授课的教学中,好的引入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而利用与实际相关的一些案例材料来引入新课,既容易接受,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中,我用故事《找尾巴》导入,让生知道壁虎的断尾其实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然后导入本节课的内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课堂风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比较少的,所以我又展示了几幅图片(北极熊的体色,壁虎的体色,不同环境中青蛙的体色,竹节虫的拟态,长颈鹿的变化,桦尺蛾因为工业污染体色的变化等) ,通过这些形象的案例引发学生兴趣,然后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这一段我还加了趣味阅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让生知道我们人类的不同特征也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个阶段引起了一个小高潮,学生很感兴趣,效果很好。并因势利导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各种生物对于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并且让生明白生物的生存斗争其实是很残酷的,或经历风吹雨打,或饥肠辘辘,会饥寒交迫,会被抓捕,所以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在讲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除了课本中举得事例,我重点给学生讲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让生明白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多么重要,让生知道人类对环境的破会早晚会回报给人类,明白其实爱惜环境就是爱惜我们自己,对生进行充分的情感教育,效果很好。

回顾本节课,感觉也存在好多不足,如:

1、时间的分配上,有点前紧后松。应当拿出更多让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讲学稿的检查、管理应更系统严格些。

3、如果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小组汇总,课上展示,学生的积极性会进一步地被调动

4、讲课的艺术性有待欠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5、如果对学生播放生物适应与影响环境的影像资料,效果会更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自身再学习要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我准备做到以下几点:

1、准备一本笔记本,把平时自己对教学的想法和感悟记上,每隔一段时间,整理一遍,写成一篇教学反思

2、多借书和看书,经常从网上查阅资料,丰富本学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3、多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探讨,以解决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

4、多和学生沟通,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发挥学生和教师的潜力。

5、在课堂上,不仅关注学习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差的学生;不仅关注学习活动,更要关注学习状态。

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所以希望我能通过再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修养跟素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反思14

一、教学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有效的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并且自我创新大胆设计的探究实验,也让学生得到良好的锻炼。

2、新课开始利用视频《从外太空看美丽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让学生有了保护地球的愿望。新课结束用一首环保公益歌曲《为未来呐喊》让学生深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正确的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到酸雨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能够再一次体验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多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因素,让学生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感悟。深刻的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危害的严重性,解决了本课教学中学生设计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模拟实验操作上并没有什么困难。通过教师分析,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模拟酸雨中的种子萌发的情况,学生交流的非常好。这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能极大激发学生兴趣。

二、教学的不足之处

通过教学回顾,梳理,感觉到存在一些不尽人意地方。

1、教学上的.时间控制应加以注意,特别是实验课的时间。今后要在这方面多研究方法。

2、实验中模拟酸雨的ph值选择上不太严谨,我选择了一组ph=3,而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3、这节课既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参与生物学学习的意愿的检验。从我们的实践上看,部分同学不愿意思考,遇到问题不愿意努力解决。如何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是我们应该很好的研究的课题。

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反思15

本单元教材内容主要围绕生物同环境的关系组织教学,这章内容主要讲了二者之间的四层关系:即生物依赖于环境、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但从前几节课题来看本节课题显得和《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似乎矛盾,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怎么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呢?在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时,我并未有所深刻的思考,只是就教材中提到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阅读本节教学参考时提到这样一句话: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暂时的.适应而不是永久的适应。因此在教学时,我就这句话给学生做了板书和强调。在理解二者关系时没有认真思考,这点做的很差劲,这说明自己在对教材的深入研读还不够深入。但本节课在教学中,也有做得较好的地方,就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处理的比较好。

在教学中,我运用达尔文的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意义引起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达尔文提到:“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我给学生讲到:当今的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大家未来面对就业问题也是如此。我们怎样才能成为竞争中的强者?从眼前出发,从我们的学习着手。在现在各科任老师的教学方法下,你们怎样快速适应教学环境,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同时学会思考,学会调试自己的情绪,快速适应学习环境,使自己的学习得以稳步提升。本节在教育学生情感方面做得较好。

《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