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故乡》优秀教案

时间:2024-08-12 12:10:10
《故乡》优秀教案

《故乡》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乡》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故乡》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快乐地演唱歌曲。

2、和谐地与同学合作演唱二声部合唱。

3、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感受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1、在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桥承载着人类的智慧,见证着历史的变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人类文明的象征。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桥”这样一个单元,通过学习桥,了解人类丰富的情感生活。先听一首以桥命名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2、这是一首欢快的舞曲,音乐简短,曲调平易,节奏规整,适宜与舞蹈。

二、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1、请同学学唱《在阿维翁大桥上》。

2、采取独唱、齐唱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分别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鼓励同学出判断,哪一段采用齐唱比较好,哪一段采用独唱比较好。

三、合唱局部的学唱

1、教师板书低音声部的骨干音:

solsol|dodo|solsol|dodo|

solsol|dodo|solsol|mido|

教师演唱高声部曲谱,同学在高声部第二小节进入,轻声演唱低音声部骨干音。注意结束小结mi与sol三度音程的结合。

2、请局部同学演唱高声部曲谱,一局部同学演唱低声部曲谱,轻声合唱。高低声局部分别延长各自的歌词,轻声合唱。

四、听音乐,创编舞蹈

1、歌曲唱会之后,同音乐引导同学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发表个人的意见,展示个人的设计。

2、同学集体学习其中两个动作。

3、同学围坐一圈,请三、五个同学唱着歌曲邀请其他座位上的同学跳舞。

五、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同学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和谐的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2、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2、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复习上堂课学习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二)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桥》。

(三)听乐曲《桥》,感受音乐的情绪。

1、这首歌曲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听音乐回答,水乡的小桥有什么特点?歌曲采取什么音乐形式来表示?

2、歌曲以说话的口气,长短不一的节奏,舒展的音调,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歌曲的第二段还是描写桥吗?假如不是,那么又歌唱了什么?

3、作曲家在第二段里歌唱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曲调和节奏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处置?

4、歌曲高潮布置在歌曲接近尾声处,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机学唱,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四)聆听歌曲《桥》,介绍自身所知道的桥。

1、在歌曲的背景下,说说同学们所知道的桥。

2、聆听歌曲《桥》,说说个描绘的桥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3、除了从歌词判断,我们还可以从歌曲曲调的特点来判断。

(五)初步感受歌曲《北京的桥》

1、歌曲《桥》具有什么地方特点?也许同学们无法判断,下面再来听一首歌曲,对比两首歌曲,听一听哪一首歌曲更像北方音乐,哪一首更像南方音乐。

2、听歌曲,引导同学考虑,这首歌曲取一个什么曲名比较合适。

(六)欣赏歌曲

1、聆听《北京的桥》,感受歌曲的情绪,说说个基本情绪。

2、聆听音乐,根据歌曲情绪变化,说说歌曲分为几局部。

3、跟着录音机哼唱前奏、间奏、与尾声,说说这些伴唱局部在歌曲中表达了什么情绪和意境。

4、跟着录音机哼唱歌曲,说说歌曲主歌与副歌音乐有什么不同。

(七)比较《桥》《北京的桥》与《在阿维翁大桥上》三首歌曲的异同。

根据同学个人能力和理解,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八)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1、同学试着默弹歌曲曲谱。

2、唱歌词,用乐器伴奏。

3、请一局部同学唱歌一局部同学舞蹈,一局部同学演奏课堂乐器,集体扮演。

《故乡》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2、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写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3、揣摩、品味课文的抒情意味的语言,摘抄积累词语、句子和精彩语段。

4、在本文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习惯,教给阅读方法。

教材分析:

《故乡》写于1921年,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小说的内容博大精深,但文笔却质朴无华,语言精练但形象易懂,所以在文字疏通、情节理解、技法学习上并不需花大力气,可是人物形象及文中所含哲理需细细品味。

教学设想:

课文不过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例子,阅读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读懂具体的课文,而应该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的语文素养。本教案从营造轻松、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围入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反馈展示,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形象;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理解朗读,积累词语;回顾过程,交流收获;并在本文的导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习惯,授与给小说阅读的方法,为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提供借鉴。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关于故乡的话题,历代文人骚客唱出了许多凄婉的心声。处于变革时代的思想家鲁迅先生,凭着满腔爱国热情,以其敏锐的感觉,深沉的思索,写下了《故乡》这篇小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读小说?能说说你们是怎样读小说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创作于1921年的一篇小说《故乡》,并通过这篇小说的阅读,探讨阅读小说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

1、听录音,要求学 ……此处隐藏22907个字……a.《乡愁》与本文虽同抒乡愁,但作者具体情况不同;在台与在港心态绝不会相同的。 b.《乡愁》有苦味,《故……》有甘味;《乡愁》有悲观怅惘气息,《故》则是神秘感恩气息。市一中的曹德山说,授课结束时应提一下作家之所以会如此思乡,是因为港陆分离。我也觉得不妥。因为香港回归指日可待,且未必在港才会有此情调、此内容的怀乡,在他处也一样会怀乡的。

②长文如何短教?本文很长,读一遍要20分钟。只读精粹之处甚至应会背,其余可略过。其次,内容较好懂,仅须在结构关键处,内容难解处指点一下即可。我在市一中上这节比赛课时,只用一节课不仅教完全文,还详析了特写处、第4节、第5节写理想处,第10节写玄想处,还让学生当堂背诵了3、4、5、10节中以上详析之处;听了《弯弯的月亮》的部分旋律。

③语言美应当领略,如以上所说之处。尤其让学生颇有收获的是:a.怎样借语言加强抒情意味?可以用类于顶针之法,如4节,又如《弯弯的月亮》,它与所想表达的绵长不绝的思乡之情相一致。b.可以对一细节处详描。如第3节对叶子,给人之感觉是虽距离(时空)遥远而记忆极其清晰。再如写老祖母处亦然,祖母神态栩栩如在眼前。c.可以充分想象,如写放飞理想时,理想美好在何处,远大在何处等等,俱通过相关词语表达,且>3句,若去掉其中一句,效果立即大减。

④结构上,此类文章有一常见模式:眼前—回忆—眼前。本文之长处在于:它把琐碎思绪借榕树以串联凝聚,形虽散而神不散。

⑤文章材料的选择、排序、衔接的道理应跟学生讲清,才能有效指导今后

《故乡》优秀教案15

教材分析

1、本课是〈人音版〉16册第3单元内容,歌曲《大海啊故乡》

旋律舒缓优美动听,感情真挚,短小易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采用了3/4的节拍,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2、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我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审美视角诠释音乐。教学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面对一个个活泼而智慧的学生个体,力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求新:教学导入求新;挖掘教材求新;学生的创编活动求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有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因此,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去感受音乐作品,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 、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过程与方法:以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解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创编环节的练习,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教学难点: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

1、让生聆听歌曲《军港之夜》

(同学们,很高兴今天我们又来到了音乐课堂,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仔细听听歌曲中都说了些什么,唱了些什么,歌曲的名字叫《军港之夜》)

2、聆听《军港之夜》后,让生说出这首歌曲唱的是什么?

3、让生说出还有那些歌曲是歌颂大海之情的?(或是说出或唱出与大海有关的歌曲)

4、教师介绍并清唱一首歌颂大海的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5、导入学习本节课歌曲——《大海啊,故乡》

二、作者介绍 :

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三、学唱歌曲:

1、让生聆听歌曲《大海啊,故乡》的旋律。(聆听音乐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聆听时随音乐律动或打节拍的习惯)

2、教师再次让生聆听,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考、讨论问题:

(1)《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将思想感情升华到大海的博大就如同我们的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如同老师对自己学生的爱,让我们对母亲的爱,老师的爱都释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歌词)

3、请学生们自己尝试配音乐伴奏完整的朗读歌词。

4、教师范唱,同学们聆听。(加以师生互动)

5、教师伴奏,学生跟琴用“呜”“啊”演唱。

6、让生带表情(微笑)跟琴歌唱歌曲。

7、随音乐加歌词演唱,教师可随音乐带唱。

(教师指挥,让生加律动动作)

8、解决重、难点:

(1)节奏性:

3/4 ×× ×· ×× ︳×××—︱

3/4 ×× × ×× ×× ︳× — —︱

(2)1=F 3/412 1·76 | 533 - | 注意切分节奏的唱法。教师反复范唱,指导学生演唱。

(3)1=F3/4 65 4 1165 | 5 - - | 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要做到准确清晰。“5- -”的时值要唱足。

9、用歌声表现歌曲情感,教师指挥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1)跟琴轻声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如“海边出身”)和力度的变化。(歌曲结构十分简洁,除去反复的部分,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朴素无华,富有叙事性;后两个乐句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切思念的感情。)

(2)歌曲第一遍全体演唱;重复时A段采用领唱,集体边哼鸣边作身体律动,B段采用齐唱,一组学生用“啊”伴唱。在歌曲的间奏时配上朗诵A段歌词。

10、指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

学生分组创编,集体跟着音乐表演。请学生上台表演。

四、师小结,结束本课。

大海有时风平浪静,充满诗情画意;有时波涛汹涌、涛声如雷,无论是柔静美还是雄壮美,都是人格化的美。音乐世界中的大海,更富于诗意地展现它博大的胸怀与澎湃的激情,涌动着人类对生命力量的热爱与追求。“人生就像大海”,让我们朝着奋发进取的人生目标进军。

板书设计

节奏性:

(1)3/4 ×× ×· ×× ︳×××—︱

(2)3/4 ×× × ×× ×× ︳× — —︱

《《故乡》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